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最新工伤保险条例司法解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最新工伤保险条例司法解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劳动法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标准?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8条对哪些情况可认定为工伤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按该规定,职工上下班途中遇到交通事故的可认定为工伤,但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第二,必须是在上下班的必经线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
第四,必须是因机动车而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
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对职工上下班途中遇到交通事故认定工伤的条件进行了适当放宽。新条例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广受社会关注的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明确了四种认定情形:
(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这就框定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前提:合理时间、合理路线。而对于合理路线,最高法相关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如下班途中需要到菜市场买一点菜,然后再回家,而且是顺路,这就是合理路线。
由此,上下班途中买菜发生意外,也可认定为工伤。
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款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认定上下班途中受伤属于工伤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要素:
一是在合理时间、合理路线中的“上下班途中”;二是伤害是由“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所造成;三是事故必须是“非本人主要责任”。
上下班途中受伤是否算工伤,需要明确两点:
第一、是否非本人主要责任;
第二,是否在规定的上下班途中情形,是否在上下班合理路线。这两大条件是认定上下班途中,是否属于工伤的关键。
上下班途中的认定情形如下:
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工伤鉴定后再进行司法鉴定可以吗?
如果需要向商业保险公司理赔,或者按人身损害向第三人索赔,还需要按照人身损害进行司法鉴定;如果是工伤理赔,劳动能力鉴定之后,进行司法鉴定属于违法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六条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工伤保险对单位有影响吗?
谢邀,欢迎关注!
工伤保险对单位的影响甚大。因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如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一旦员工发生工伤,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反之则按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列支相关费用。同时,用人单位还面临被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行政处罚的风险。
工伤保险对单位有影响吗?
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单位都有影响,而且影响非常大。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
对于公司,工伤保险作为一种可转移财务风险的工具,每家用人单位都不会拒绝,拒绝的后果是一旦发生风险肯定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对于个人而言,当我们在为公司创造利益的同时,公司也对我们负责,一旦发生风险,没有工伤保险会产生很多***,用法律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方法。
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所以,要是公司不给买工伤保险,可以要求他们给自己上工伤保险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最新工伤保险条例司法解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最新工伤保险条例司法解释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