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静宁县城乡养老保险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静宁县城乡养老保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甘肃农村70以上老人每月补贴标准?
  2. 甘肃省实行养老保险的最初时间?
  3. 甘肃陇南的女娶男嫁是怎么样的一种习俗?

甘肃农村70以上老人每月补贴标准

政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根据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甘肃农村70岁以上老人每月补贴每人每月150元左右。

静宁县城乡养老保险 (静宁县城乡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省已从2015年1月1日起,将高龄老年人补贴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范围,补贴标准为100周岁以上每月不少于100元,90-99周岁每月不少于60元,80-89周岁每月不少于25元。高龄补贴较低标准由省***制定。县级以上***应当逐步建立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对经济困难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根据其失能程度给予护理补贴。

甘肃省实行养老保险的最初时间

甘肃的养老保险,原国企职工最早在1991年已经开始缴纳养老保险。

静宁县城乡养老保险 (静宁县城乡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农村的养老保险最早是在2009年开始缴纳农村养老保险。

甘肃省从2009年12月开始分批次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11年7月同步开展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率先将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为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于2012年7月实现了制度全覆盖

静宁县城乡养老保险 (静宁县城乡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甘肃陇南的女娶男嫁是怎么样的一种习俗?

在甘肃其他市县也有这种婚俗。据我所在的平凉市静宁县来看,每个自然村都有这种婚俗。当然,我们这叫做上门女婿,造成这种婚俗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由于计划生育而导致家里没有男孩,招个上门女婿以便养老。

自古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中国潜移默化几千年的规则,几千年未曾变过。

男嫁女婚的习俗听着确实奇怪,很多人接受不了,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种婚俗确实存在,而且就在甘肃陇南市康县南部地区上演着,有人可能会联想到是不是少数民族的婚俗,但并不是,这种婚俗就在咱们汉族中间,是我国多元素汉文化的一种。

我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这一婚俗,感兴趣的可以进我的头条号主页翻看,前几天新闻也报道过,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但来龙去脉说的不够细致,今天借着这个话题咱们再来聊聊。

康县男嫁女婚的习俗始于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清朝太平天国时期,当年太平军被清军击败,著名将领石达开兵败于四川大渡河,部队死的死,逃的逃,打散在了大山中,一支余部辗转逃亡到陕甘川交界处的秦巴山区,这里山大沟深、地广人稀,容易隐蔽,能很好的逃避清军的追缴

为了生存下去,他们想方设法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以男嫁女娶的方式改名换姓嫁入当地有女儿的家中,隐藏起来,很快与这里的人们融合。

太平军大多出生于穷人家庭,很能吃苦,走南闯北锻炼出了很多生活能力,没过几年就把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提了起来,这一地区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太平,也就是现在男嫁女婚盛行的康县阳坝太平乡。

天长日久,年复一年,这种婚俗就在这一带流传下来,也延续下来了太平军的生活习惯和衣着方式,如太平军主张男女平等、不信迷信的思想,衣着打扮上太平军缠头、束腰、绑裹脚的习惯。随着一百多年来不断发展,女娶男嫁的婚俗也形成了两种形式。

甘肃的女娶男嫁习俗主要在陇南,陇南九区县中主要在康县,康县主要集中在康南片区。在过去,康南的女儿是不出嫁的,必须招婿上门。所有程序仪式跟男娶是一样的,而且结婚那天必必改名换姓,随女方姓,所以,男子结婚后都要重新办身份证。以后生的孩子也随女方姓氏。家中即使有一儿一女,也是女儿招婿,儿子出嫁。

因为这个风俗,康南人的家庭关系是最和谐,最稳固的。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风俗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

是陇南康县南部地区流传的一种婚俗,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当时由于战争原因,女多男少,避于战乱的士兵入赘到当地的女方家里,这是有事实依据可考的;二是当时该地处于战争边缘地带,在当地少数民族中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类似于第一种情况;三是外来迁移人口的大量流入,加速了当地的民族融合,属于官方行为。以上谬论当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静宁县城乡养老保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静宁县城乡养老保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