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旌德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旌德县城乡居养老保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安徽这几个县,如果撤县建市该叫什么市?
  2. 你知道多少关于安徽城市、乡镇、乡村的地名由来和传说吗?
  3. 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是怎么样的人?

安徽这几个县,如果撤县建市该叫什么市?

目前,安徽省以单字命名的县有寿县、和县、歙县、黟县、萧县、泗县、泾县就七个,如果撤县建市或者撤县建区,应该不会叫寿市、和市、歙县、黟市、萧市、泾市吧?如果这样命名,会把人们笑掉大牙!那么,它们一旦撤县建市,该叫什么名字?

旌德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旌德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寿县】

寿县属于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区、凤台县 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 、 肥西县相连。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 。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的三个城市之一;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著名景点有安丰塘、楚王墓、孔庙、***寺、报恩寺、古城墙、刘安墓等。

旌德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旌德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寿县如果撤县建市,叫“寿州市”毫无疑问!

【和县】

旌德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旌德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和县属于马鞍山市,地处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北岸,和县古名历阳,置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公元前221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公元555年,南梁、北齐在此议和,遂改名和州。辛亥革命后,改称和县。1996年被批准为第二批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著名景点有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霸王祠、陋室公园、历阳公园、八宝寺等 。

根据和县历史文化,和县如果撤县建市,叫“和州”顺理成章!

你知道多少关于安徽城市、乡镇乡村的地名由来和传说吗?


怀远县荆涂大桥

怀远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蚌埠市辖县。面积2300多平方公里,人口130多万,是一个淮北大县。

境内有淮河、涡河、芡河、北淝河、茨淮新河、天河、澥河、黑河等河流,四方湖、鳗鲤池、芡河洼、窝洼等天然湖泊,荆、涂、莫邪、平阿等山脉。俗话说:“走千走万,不如涡淮两岸。”,素有享有“淮北江南”之盛名。

怀远县城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涡、淮两水,交汇于此;荆、涂二山,夹淮对峙。境内荆山上有天下第七泉——白乳泉、卞和洞、双烈祠、大圣寺,涂山有禹王庙、启母石、圣泉、灵泉、台桑,开平王墓等风景名胜区。所以被人们誉之为淮河岸边的一颗名珠。

天下第七泉——白乳泉

怀远县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这里就是涂山氏氏族聚居之地,称为涂山氏国。汉代,曾在县境范围内设置当涂、曲阳、平阿、义成侯国,以及向县、龙亢等县。东晋时,当涂县乔迁江南,设置马头郡。

涂山禹王宫

南宋时,淮北沦为金地。金亡后,淮北失地复归南宋,再置荆山县。因荆山为军事要地,南宋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丞相贾似道上奏:"涡口上环荆山,下连淮岸,险要可据。”理宗赵昀御批答日:荆山为城,义在怀远。”于是置怀远军,取怀念远方,不忘收复中原之意。并设荆山县,归属怀远军,地跨淮水东西。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2月)怀远军降顺元朝。元至正二十八(1291年)正月,将怀远军改为怀远县。

自此,怀远县名延用至今,已有728年的历史!
涂山启母石(又叫望夫石)

舒城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舒城得名于春秋时期的少数民族舒人。舒人源于春秋时候的徐国,为淮夷一支。徐偃王以仁义煮成,曾趁周穆王西游之机起兵争夺王权,但被周穆王击败,徐国灭亡,徐偃王难逃至今浙江台州温岭市大溪镇境内,徐国士民难逃安徽境内,分为数支,在六安合肥安庆境内建立了一系列的方国,如舒鲍、舒鸠、舒庸等,以偃为姓,为子爵国,号称群舒。春秋时候游离于吴楚之间,相继为楚庄王所灭。所以,安庆古称舒州,得名于此。但只有舒城继承了舒这一名称。舒城在汉初被封给了刘邦大哥的儿子刘信,为龙舒侯国。据说,刘邦未发际前,总是在大哥家蹭吃蹭喝,有时还带哥们一起蹭吃,大嫂不堪其扰,有一次早早地就煮了饭吃了,等刘邦来时,就敲着锅说“羹颉矣”,意思是连刷锅水也没有了。刘邦怀恨在心,称帝后,功臣亲族都封了爵位,唯独对这个侄子没有封爵,后来在他父亲的劝说之下,才封刘信于舒城,号羹颉侯。封号虽不美,但刘信在舒城干了不少好事,兴修水利,劝民农桑,可算贤侯。汉武帝时,龙舒侯国国除,改建龙舒县,舒城开始了两千多年的建县史。正因为在历史上舒城与庐江桐城等地纠缠不清,造成了与周边邻居在历史名人方面争夺的局面,如与庐江争周瑜,与桐城争李公麟,其实大家都是古群舒地,真正的亲兄弟。纯手打,累死了。到此为止吧。

今天这一答题,无关乎垂直,无关乎热点,仅仅诉说自己的老家!

说一说我的老家“仙坊”吧,虽然物是人非,但是记忆犹存。尤其是“仙坊”这个地名。

仙坊,原名“仙酒坊”。《南陵县志》中记载:“唐李白曾来此凿井沽酒,明末建庙,名为仙酒坊庵。其庙虽毁,但古井尚存。乡名仙坊,以志纪念。”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这里是因为李白来此饮酒,所以名为仙坊,原来的确是有考究的。虽然,我从没有见过那口井,但是还是对它从满的幻想。

当然,安徽省芜湖市还有一个地方叫做:许镇。可以算的是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比较大的集镇了。

相传东塘乡许家老村,有许姓富商,见此地水陆交通具便,在此落户开店。此后摊贩小商逐渐增多,形成小商埠,故名许村埠,现在就称为“许镇”

安徽的老乡,都来点个赞吧!

五河县城,地处淮河中下游北岸,淮河自西南向东北绕城而过。五河历史悠久,汉唐始称虹县,宋朝始称五河,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了。五河县志记有浮山民谣:“站浮山,观五河,五河五条河,淮浍崇潼沱”,并在清朝时有文人借三国故事对出下联:“坐中军,点五将,五将五虎将,关张赵马黄”。

说完五河名称的由来,再顺便提一下我出生的地方,四陈村村名的来历,四陈村座落于沱湖南岸很近的地方,五固公路从村北穿过,距县城八公里,交通方便,物产丰富。更让人高兴的是,合青高铁经过五河,最快今年可动工。听我的爷爷说,自己也曾考证过,明朝建朝时,由于战祸连年,民不聊生,土地荒芜,少有人种,青壮劳工,不是战死,就是逃亡。明太祖朱元璋下了一道命令,从江浙一代***,迁移的人口,有的是流民,有的是被夺产的豪门大户。当初祖上从无锡移居至此的是陈氏四兄弟,分以土地,娶妻荫子,繁衍后代,安居乐业。从此有了村落,并以四祖之姓称为四陈。四祖坟地在村西南,并有公地,土地收入为祭祀费用,那时无锡族人也联系,毕竞同祖同根,只可惜家谱遗失,祭祖也早成为历史了!顺便发首小诗,一六年秋作。

村庄

浍河门前过

村后绕沱湖

蒲草自茂盛

河水清如初

秋浓不得闲

楼前柿正熟

父母白发添

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怎么样的人?

明朝建立后,太祖朱元璋将开国功臣中得到善终的二十一人配享太庙,后世称之为“明朝功臣庙”,其中,排名第一、第二的是明朝开国两大最杰出将领,徐达和常遇春。在他们之后,紧接着的便是李文忠。说起李文忠,他的知名度远远不如徐、常二人,那么,他又凭借什么得以排名第三呢,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据《明史》记载:“曹国长公主,太原主母妹,嫁李贞。”曹国长公主,指的是朱元璋的姐姐,而她嫁给的李贞,就是李文忠的父亲。这样论起来,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朱元璋小时候,李文忠家比较富裕,于是常常接济他,他也感激于心。

元至正十二年(1352),李文忠之父李贞听说小叔子朱元璋在起义军领袖郭子兴手下发展得很好,便带着李文忠前去投奔,“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经过了两年的颠沛流离,李贞父子终于找到了朱元璋。

当时,李文忠的母亲已经去世,于是“太祖见保儿,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因此,我们也可以把李文忠叫做朱文忠。对于这个外甥,朱元璋非常疼爱,给予他充分的机会磨练自己,李文忠也没有辜负舅舅,他“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

后来,李文忠的军事天赋愈发显现,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士诚遣将据三溪,复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对于势力强大的义军头目张士诚,李文忠***用巧计,两次击败之。

后来,张士诚不甘失败,又派手下大将李伯升率兵二十万攻打新城,李文忠受命前去支援。“诘朝会战,文忠集诸将仰天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大军乘之,城中兵亦鼓噪出,敌遂大溃。”凭借慷慨激昂的发言、勇猛无前的斗志,李文忠再度大破张士诚军。

李文忠不但作战勇猛,还很有原则,“文忠帅亮祖等攻余杭。守将谢五,谕之降,许以不死。五出降。诸将请僇之,文忠不可。”他许诺余杭守将投降不杀,敌将投降后,将领们劝李文忠杀掉他以绝后患,但李文忠信守承诺,没有答应。

此外,他曾“营于丽谯,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在丽谯驻扎时,他禁止士兵擅自进入百姓的住所,一个士兵因为去百姓家中借锅,便被斩首,以正军威。

李文忠不仅仅是一代名将,他还是一个极具才干的行政谋臣。他是朱元璋的的外甥兼养子,朱元璋对其及其信任,同时也是阻挡朱元璋内心恶魔的第三道屏障。

李文忠的母亲朱佛女是朱元璋的二姐,也是唯一给予幼年朱元璋温暖的女人。朱佛女心地善良,对朱元璋影响深远。朱佛女嫁给从盱眙搬来濠州的小地主李贞后,不忘娘家,对朱元璋格外疼爱,各种接济,甚至还资助他念了私塾。

但是至正10年(1350年),濠州大旱,紧接着瘟疫四起。家乡父老十不存一,朱佛女病死,时值乱兵入境,李贞带着12岁的李文忠避难淮东。

至正12年(1352年),李贞和李文忠得知朱元璋在滁州郭子兴部,于是历经一个多月的讨饭生涯,前去投奔朱元璋。

这一个月让李文忠快速成长,因为他们在这条路上几次差点丢了性命。一路不是土匪就是乱兵,为了保命,锻炼出了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和从不放弃的胆气。这对后来的李文忠至关重要。

见到朱元璋后,朱元璋很高兴地接纳了这个外甥,并且要李文忠随姓朱,改名朱文忠。这也是后来为什么有很多史料上叫李文忠为朱文忠的原因。

因为对朱佛女感恩的缘故,朱元璋对李文忠犹如亲生,不但手把手教习弓马骑射,还给他请了老师教他文化,如范祖乾、胡翰。一门心思把李文忠培养成才。彼时朱元璋光棍一条,把自己的外甥真心是当做儿子来养的。

而李文忠也的确对得起朱元璋对他的栽培。至正17年(1357年),著名的池州大战中,19岁的李文忠第一次震撼了所有人,他以舍人的身份,带领朱元璋的亲兵,对阵陈友谅麾下悍将邹普胜。结果一战成名,大败邹普胜,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县。

至正25年(1365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斗的关键时刻,实力处于下风的朱元璋到处都在赌。张士诚蠢蠢欲动,打算抄朱元璋后方。浙江新城,李文忠仅有万余人马,却带头反冲锋,一战将张士诚的二十万兵马打得丢盔弃甲。这可是张士诚的王牌部队啊!此战,李文忠于绝境中求生存,戳破了张士诚的阴谋。避免了陈友谅和张士诚联手,两线夹击朱元璋。

多句嘴,不得不说朱元璋命得有多好,一个朱文正,一个李文忠,都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才让朱元璋有机会完成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回答者:王成伟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李文忠像)

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江苏盱眙人,是朱元璋的外甥,生于社会动荡的元朝末年,少年时代与父亲李贞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几经辗转在滁阳见到了朱元璋,朱元璋十分欣慰,“抚以为子,令从己姓”,故李文忠又名朱文忠。自此,李文忠开始跟随朱元璋起兵,一生戎马生涯,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是明帝国的缔造者之一。

在朝外,李文忠平定江南,击溃张士诚的军队,明朝建立后,又一度随常遇春征讨北元,稳定了明朝的边疆形势,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基础。在朝内,李文忠也留下了冒死直谏的事迹,可见其不仅对军事攻伐十分擅长,而且对朝政有着独到的见解,是朱元璋身边的股肱之臣,明朝初年兼具文韬武略的人才。《明史》对李文忠的评价是“器量沉宏”“颇好学问”。

(李文忠像)

李文忠对朱元璋的谏言,早在朱元璋入继大统时就已经出现。《明史》记载:“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正是在李文忠的劝谏之下,朱元璋考虑到民生的恢复,才下令降低田租。《明史》虽然没有记录李文忠是如何对朱元璋进行劝谏的,但从最终的效果上看,朱元璋能够在李文忠的劝谏下收回成命,二人的血缘关系很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元璋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旌德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旌德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