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条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条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事业单位职工工伤单位负什么责任?
- 承担劳动者停工留薪的责任。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的,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 如果用人单位已经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费,则工亡赔偿全部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则工亡赔偿全部由用人单位自行承担。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在工伤处理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建议咨询当地的人社局或劳动保障部门了解具体情况。
事业单位的员工适用劳动法吗?
党政机关的公务员适用的法律是《公务员法》,而事业单位职能适用的则是《事业人员管理条例》,以及配套的实施细则,其他的请销***制度、考核制度、工资发放相关规定等。事业人员的日常管理,以及考勤、考核、奖罚等,都是依照的这些管理条例、制度等。这并不是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就不服从《劳动法》管理,所有的管理条例、制度等,都不得与法律相违背,如果两者同时有规定的,出现矛盾冲突时,必须依法执行。
《事业人员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制度,全面规定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执行职能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式,以及事业单位机构性质、岗位设置、人员管理办法、编制使用、经费供给、工资***等,还有事业单位职工的上下班时间、年休***、请销***、奖惩措施等,同时还有事业人员出现工伤等问题时,***取的解决措施,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劳动法》也有相关的内容,但没有这么具体,针对性也不强,因此,事业人员首先应该遵守的就是管理条例和各种制度。
如果事业单位职工对个人权益有异议时,可以根据管理条例规定,由单位、人社部门、纪委等部门做出裁处,也可以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申请劳动仲裁、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同时,事业单位的编外聘用人员,在遵守各项规定制度的同时,主要受《劳动法》协调,其工资收入、***补贴、社保保障、工伤***、辞退开除等问题,由劳动仲裁部门主要依据《劳动法》调处。
事业单位的员工至少可以分为两类:实行聘用制员工和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员工。
1.实行聘用制员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院颁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度。因此,事业单位聘用制员工不适用劳动法。
2.实行劳动合同制员工,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适用劳动法的。
事业单位工伤保险以后退不退?
事业单位工伤保险以后不退。
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工伤保险是通过社会统筹的办法,集中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遭受意外伤害或职业病,并由此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实用性法定的医疗救治以及必要的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这种补偿既包括医疗、康复所需费用,也包括保障基本生活的费用。
200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
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
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
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
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三条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条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条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